专题链接

了解更多>>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加拿大狙击“亚洲热钱”中国资本多元化分布避险

苏州金合盛控股有限公司  2016-08-02 13:45:52 作者:SystemMaster
  靴子落地。

  加拿大卑诗省政府日前宣布,将从8月2日起在大温哥华地区向海外房地产投资者征收15%的额外房屋转让税,以抑制当地房价增长过快势头。

  温哥华是中国资本出海加拿大的理想港湾,这座中文比英文还要普及的城市,一度因中国资本的涌入而备受瞩目,也一度因中国资本的泛滥而饱受诟病。

  如今,调控政策的最终出台让来自中国的热钱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接受成本飙升的事实继续买买买,要么退出中国资本热衷的海外炒房模式,尝试海外投资新路径。

  房产重税剑指中国买家

  尽管加拿大的税收新政只字未提“China”,但并不影响政策的真正指向,甚至被当地的华人地产经纪形象称之为“中资房产税”。

  卑诗省政府7月7日公布了一份针对楼市海外买家调查的初步报告,显示最近3周以来,大温哥华地区房屋买卖交易中海外买家占了5%,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中国人,其次是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国的买家。

  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买家总计花费96亿美元在温哥华购置房产,占当地房产销售总额的33%,成为当仁不让的“一哥”。

  由于中国热钱的不断涌入,温哥华的房价经历了10年疯涨。在过去12个月内,温哥华独立屋的价格飙升了近40%,以至于出台调控政策抑制海外买家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此次出台的税收新政力度之大还是超过多数人的心理预期。以一套200万加元的独立屋为例,海外买家要比当地居民多付出30万加元。即便对于一向以土豪形象示人的中国买家,这也不是一项可以轻松忽略的成本。

  卑诗省省长简蕙芝(Christy Clark)指出:“有证据表明,有一些来自海外、非常富裕的投资者进入了温哥华房地产市场,他们推高了房屋价格。对于政府来说,我们需要保证卑诗省的居民可以负担得起当地的房屋价格。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那些海外投资者购买卑诗省房屋要比当地人困难一些。”

  不仅仅是炒房

  除了炒房,中国资本还能干啥?

  华人特有的“买房置地”情结让中国资本海外投资潜移默化间与炒房画上了等号。但是,这种情形能够持久吗?

  据《明报》报道,加拿大总理杜鲁多近期表示,以温哥华、多伦多为代表的城市房价飙涨,有部分原因要归结于亚洲资本涌入,海外进来的钱显然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副院长王佳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对加拿大投资是王佳所在学院重点跟踪研究的议题之一,并开发了专门数据库,对中国投资加拿大的整体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

  王佳透露,根据数据库的分析,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投资多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去年,两名中国富豪分别投资1700万及2000万加元,在卑诗省购入两处不同的水源,将加拿大的天然好水装瓶运往中国销售。有地产专家称,中国热钱已经不再满足于炒豪宅,近年逐渐将眼光转向大型商业项目等深层投资。

  主流传媒也注意到中国富豪的投资发生转型,认为新一批的中国投资人更愿意在本地扎根。

  移民律师李克伦认为,中国富豪将大笔资金带到温哥华,一口气扫下多间豪宅的时代将成为历史。随着加拿大楼价不断攀升,中国热钱已经开始转向相对稳定的卑诗省商业地产,包括酒店、高尔夫球场、农场、酒庄、水源等。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余本林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我们有很多国有企业在这里投资,民营企业比较少。现在从投资企业数量上看,民企已远远超过国企,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从游资变坐商

  一项由加拿大知名智库亚太基金会发起,针对加拿大人如何看待来自亚洲的直接投资的调查显示,总体而言,加拿大人对此表现积极乐观,但具体到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则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反复、犹豫和猜忌。

  分析认为,这种误解可能来自于部分媒体对于中国土豪横扫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过分宣扬,使得加拿大人耳濡目染之下,得出“中国投资来得太多了”的结论,并由此心生抗拒。

  王佳指出,中国资本亟须迅速改变外界所认为的“只会炒房”的印象,尝试更多渠道的良性投资,由热钱炒作变为稳健投资。

  余本林介绍说:“过去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金融、电信、林业等领域,现在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投向新能源、高科技以及文化等领域。”

  不过,从游资向坐商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

  加拿大广播公司近日披露了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去年10月底向渥太华递交的一份内部报告,报告暴露了中国矿业在加拿大投资所遭遇的重重困难,不少投资因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而宣告失败,另外一些公司正与“恶劣的气候、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缺乏及外来临时工的管制措施”抗争。中国官员相信加拿大移民政策本身就是一大障碍,它禁止中国投资者引进中国劳工,导致在中国只需1到2年的建设项目在加拿大耗时长达10年。

  余本林提示说,对于中资企业而言,毕竟是进入陌生的投资环境,必须事先做好、做足功课,进行相关投资成本的核算,而在中资企业落地以后,应该坚持本土化,融入当地。
返回上页
企业邮
箱登录
微信
平台